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最强女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2

分卷阅读162

    温氏闻声,大吃了一惊。

难道是天音娘娘显灵了?……

传说中的天音娘娘不但刺绣造诣非凡,而且在纺织剪裁方面也素有心得。

温氏从前也听说过天音娘娘喜欢度化世人,经常把自己的女红心得教于有缘人。在前朝,也流传过天音娘娘教化古氏姐妹,而使刺绣技法

流传世人的故事。

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有如此的奇遇。

“原来是天音娘娘显灵了!”温氏双手合十,喃喃说道,“妞儿能好起来也定是天音娘娘保佑!”

“多谢天音娘娘保佑!”沐歌在一旁也学着温氏的样子朝天拜了拜。心中不由的对当初的自己设定了天音娘娘这个角色感到庆幸。

“娘,天音娘娘告诉了我这个编织法子外,还给我画了好多花样子。”沐歌拉着温氏的手说,“要不我现在画一下,省得我忘记了。”

“好啊。”温氏连连点头。

她说着就站起身来,在田三省的桌案上找出一张干净的草纸来,犹豫了一下问:“妞儿,要不你来说,我来画……”

“不用了。”沐歌说道:“小栓去年跟着阿爹开了蒙学,我也偷偷的跟着学了一点。写字可能有些问题,画个花样子我可会!”

沐歌一边说,一边拿起笔便在草纸上画了起来。

这草纸果然劣质,第一笔画上去便渗开了去,染的到处都是。沐歌暗自吐了吐舌头,再画一次却是仔细了些。

不多时,沐歌便把当初古流云时期官家时兴的花样子画了两三副出来叫给了温氏,又和她讲了其他几种编织手环的方法。

末了,沐歌还跟温氏说,既然她的荷包卖给牛二奶奶一个有五文钱,那她何不自己拿到县城里去卖,也可把把这花样子与编织的手环试着

售卖给县城里的首饰胭脂铺子。反正这也是无本的生意,能赚钱是最好,不能也不妨试试。

温氏听的心中激动,想着田三省每一旬都会去县城找些跑腿的活,那时,她便央了与他一同去往,她想着,当下就又翻出从前用剩下的布

头,开始编织起来。编了不久,她又想出了许多新花样,不由的兴趣更浓,便更加投入起来……

很快又到了晚饭时间,温氏这才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往厨房做饭。她刚准备淘米下锅,这边田老太就传出话来,今日晚上她要自家房中吃

,就不出来了和大伙一起进食了。田老太这么一说,韩二嫂也发话说,他们二房也准备在自家房中吃饭,温氏不用烧他们的饭菜了。

跟在温氏身边的沐歌倒是愣了一下,心中疑惑这一大家子人竟然还有此规矩。

她正想着,却看到温氏脸色淡然的把原本晚饭要用的白米交还给了田老太,又从田老太处拿出的几个番薯。然后就手脚麻利的用这番薯烧

了一大锅番薯粥。

当番薯粥“咕嘟咕嘟……”的冒出香气时,沐歌探头看了一眼橱柜,中午剩下的炒鸡蛋、墨鱼蛋早已不见了踪影。

“呵呵……”

想来也是,如今田二强已经回去府衙去了,而田三省与小栓也不在。都说田老太最喜欢二儿子,现在他不在,家中剩下的人就用番薯便可

打发了。

温氏对此习以为常,做好了番薯粥后与李大嫂打了一声招呼,便盛了两碗番薯粥到房中,与沐歌一同吃。

吃着软糯香甜的番薯粥,沐歌也觉得很是新鲜。不过温氏显然不是如此认为,她只吃了几口就觉得腻味的厉害,便悄悄的在床后拿出了一

个小瓦罐。

沐歌好奇的探头一看,却是一瓦罐子的咸笋。

田家村靠山面海,村中多竹山,一到春天,村民们都会上山挖笋。毛笋、雷笋等这些,自然是有人看管不能随便挖取。但是,有些长的漫

山遍野的野生小笋却是先到先得。

沐歌如今看到的咸笋都不过女儿家小手指粗细,白中带着点微黄,经过腌制散发出一股咸鲜的味道。

温氏悄悄的冲沐歌嘘了一声,从罐子中取了两三支咸笋来,用房中的凉水略微冲洗了一下,便递给了沐歌,让她就着粥吃。

98|999

母女二人还在房中吃饭,忽然听到有人推门进来。扭头一看却是田三省带着小栓回来了。

“如何今日就回了?”温氏放下饭碗,上前接过田三省手中的东西,疑惑的问道:“二哥没有留宿吗?”

“不是。”田三省激动的说:“娘子,你可知我们泽宁府出了一位神童!”

“啊?”温氏没想到连夜归家的丈夫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她对神童明显没有丈夫那么感兴趣,只是略张了张嘴巴,回过神来便问道

:“你与小栓用过饭了吗?今日晚饭是番薯粥,我帮你们去打一点来。”

“不用忙活啦。”田三省明显兴致不错,他拿起沐歌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脸,而后便说:“我们已经在二哥处用过晚饭,不过我心念着这个

惊人的消息就急急忙忙的回家来了。”

“是啊。”小栓也擦了擦脸,嘟着嘴说,“阿爹从袁相公处听到这个消息就失魂落魄、魂不守舍的,二叔留饭都没怎么吃,马上就赶了回

来。”

也没带我去春风楼听说书呢……小栓撇了撇嘴,没再说话。

“哦……那是什么消息呢?”温氏听他们这么一说倒是来了兴趣,她收拾了娘俩吃饭的碗筷,坐在床边,一边挑拣布条一边说,“什么神童呀

?”

田三省也在书桌后坐定,缓缓说道:“我今日在县衙的官差处听说县里出了一个神童,十二岁便考得了县试第一名。”

“当时,我也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如今有条件的人家中的小儿五六岁便已开蒙,如此算来,即使十二岁考进县试也是容易。更何况古时还

有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甘罗十二为相。”

“不过啊。”田三省顿了顿又说:“我后又去了蒙师袁相公的家中,这才知道这神童本是县城中圜秀才的遗腹子。少年失孤,家中只余一

个瘸腿的老家丁相依为命。”

“我听蒙师所说,这神童天资聪颖、过目成咏,且又坚韧刻苦。虽然去岁才开的蒙学,今年二月里的县试便考中了第一名。”

“哎……”他说着叹了口气,“想我十岁开蒙,十五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