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网 - 言情小说 - 远上寒山在线阅读 - 第七章 材料

第七章 材料

    其实他这人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怕的。五军的士兵们都说,杜长官治军严明,只要不违反军纪军令,他从不会闲来无事找士兵们的麻烦;而他自己也不吃部队的空饷、贪他们的钱粮。她之所以总在他面前显出好像很惧怕的样子,多半还是因为自己心虚与愧疚的缘故,而这个症结,已随着野人山里长眠的累累白骨一起,再无化解的可能了。她是侥幸苟活于世的人,因此更没有资格替死去的人说“放下”。

    复查的情况显示,他的身体较几个月前确实好转了一些,但也没到足够使人乐观的地步。阮静秋按阮家祖传的中医秘方调配了几副对症的药膏,一些可用作涂抹贴敷止痛,还有一些则方便携带与储存,必要时用水化开即可服用。她还久违地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询问从前祖父与父亲行医时治疗痨病的药方与心得,又将自己调配的药膏比例记在信中请他们评判指点。战乱年代通信不易,家中的回信尚未传来,那份材料则已在多日打磨中大体成形了。她想请杜聿明看一看这份初稿,再对一些内容做补充,结果找了一圈才看到,他刚从会议室出来,正要坐进门口停着的轿车里。

    她于是小跑着上前,把文件夹递给他,说:“写了一份初稿,可是怕写得不好,想请长官批评指教。”

    杜聿明接过文件夹,并不急着打开,而是看了一眼手表,说道:“你这份材料,我恐怕要在去长春的火车上看了。”语罢稍一思考,又补充道:“桂庭的身体近来不知怎样,你也跟他相熟,索性一起去趟长春。材料的事,我路上再和你说。”

    他说完这话,陈副官就在一旁冲她挤眼睛,意思是叫她赶快去收拾行李。以往他外出从不要医生随行,这回突然起意,又是十万火急,她没有工夫仔细准备行装,随便装几件替换衣裳,背起药箱就急匆匆地跟着车队出发了。

    那时候可没有高铁这样好的东西,即使一路顺畅不出故障,沈阳到长春的火车也得足足开上五个多钟头。她想这头半程应该是他用来看材料的时间,便找了个角落缩着打盹,准备养足精神应对这场“论文答辩”。睡得正迷迷糊糊,忽然感觉有人推她的肩,一睁眼,瞧见陈副官正凑在她面前,使劲儿地晃她,说:“可算醒了,方才怎么推你也没反应,我差点要去广播再紧急找一个医生来。”

    阮静秋跟他打着哈哈,说了几句什么“医者不能自医”的笑话,又追问他两句,果然是他家杜长官飞也似地看完了那份材料,要叫她过去提修改意见。她暗自叹气,为自己得而复失的睡眠大感遗憾,可人走到他的车厢门外,透过门上半亮半不亮的那扇玻璃,远远瞧见他又在一边办着公务一边咳嗽时,那点委屈又顿时烟消云散,甚至于,她的眼睛就像被这个身影吸住了一样,打从进门起就再也移不开了。

    不过,他见到她,先说出口的并不是像诸多专家学者导师那样的批评指教,而是很温和地道:“你这份材料写得很好。叫你过来,只是因为我还有个别地方不大明白,想和你谈一谈之后再写意见。东北的仗要打,经济上也有很多事要办,我打算修改定稿之后,也递一份到熊主任那里去,供他参考。”

    说完,又招招手,示意她坐下。她依言在他的办公桌旁坐下来,心想,这明明是一个堪比博士答辩的场合,可又好像确实是她在他面前头一回不那么忐忑和紧张。接着,他拿着那只文件夹,逐条询问她所记述的细节,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许多关于货币、市场等的理论,好在这些知识已经被他的参谋扎实地辅导过,她于是也都答了上来。两个人就此谈了将近一个钟头,期间,他又把一些修改和补充的要点另记录在一张纸上,连同文件夹一起还给她。她接过文件夹,心里默算着自己还要熬上多少天才能改出终稿,却听见他说:“不过,这件事也不急在一时,工作还是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比较好。等从长春回来,你再忙修改的事吧。”

    这可算得上是一件意外之喜,阮静秋难以自制,立刻就把心情写在了脸上,还喜不自胜地站起来,向他敬了一个礼。他好像早料到她会如此反应,但仍是忍俊不禁道:“迟几天完成工作,你就这样高兴,看来我找你写材料,是件很大的麻烦事喽?”

    被他取笑也同样是头一遭。此刻她板正地站着,他则略微仰起头来看着她,好像笑意从嘴角漫开,融化进了眼睛里一样。她被他这样看着,感觉一下子就脸热起来,好在马上急中生智,说道:“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要是写得多了,写得熟了,自然也就不需要这么费工夫了嘛。”

    他仍是笑,收回目光,说:“你回去吧。”

    她已经准备告退了,眼睛无意识地一瞥,恰好瞧见那瓶阿司匹林还在他手边摆着。之前熬煮好的药膏还没来得及交给陈副官,但此时恰巧被她带在了身上,于是她脑袋发热之下,竟然没有思考太多,而是径直从口袋里取出了那两瓶药膏,放在了他手边,说:“长官,这是我按家中祖传的方子制成的药膏。这一瓶可涂抹、贴敷在肌rou或是伤口疼痛的地方,那一瓶每次取一勺用水化开服用,也能暂时止痛。相比起来,阿司匹林服用太多的话反而会有副作用,所以我想,有时用中药替代也可以。”

    杜聿明原本已低头在看另一份文件了,听见她忽然说话,又抬起头来,略显茫然地先看了她一眼,然后又看看桌上的药瓶。阮静秋只觉得脸都要烧熟了,后半句话的音量明显低了下去:“我先前和陈副官说起了的。”

    “噢,他是说过,”他仍有些懵懵然地,“你身上还带着这个?”

    阮静秋几乎要被他正中红心的话语给问倒了。这次,她的口齿没有配合脑筋一齐高速运转,使得它尴尬地磕绊了两下,才找到一句可以应对的话,搪塞道:“刚才……想到要出远门,就顺手装上了。”

    他没有再追问,点点头道:“你有心了。”

    火车到达长春时晌午刚过,随行的各位军官大多都在车上用了饭,阮静秋仍为方才的那场对话而无端地感到懊丧与郁闷,勉强吃了几口饭,也觉食不知味,下火车时脑袋昏昏沉沉的。她从没有来过长春,同为东北的大城市之一,这里好像和沈阳有些相似,但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乘车经过街道时,偶尔能看到墙上有些粉刷过的痕迹,大概是为了遮挡此前涂在上面的一些字句。

    郑洞国则早就在等着车队的到来,听说阮静秋被抓了壮丁来做他的临时健康顾问,他爽朗地笑了一阵,反问她杜聿明的身体情况如何。她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跟他说得太具体的好,但着重提到,吃药这件事在他那里排不上号,别说医生,就连副官也为此十分头疼。

    他听了,重重地“唉”一声,用一只拳头捶了捶另只手的手掌,说道:“就知道是这样,我去说他。”

    晚上自然是要有接风宴的,这也是个常见的社交场合,谈生意、谈军事、谈政治,乃至谈恋爱都有可能在一场宴会的觥筹交错里完成。阮静秋也被要求出席,但她既没有准备合适的衣服,也实在没有社交的兴趣,就和以前应付此类场合的方式一样,自己溜出人群找个座位,借着头顶上红红黄黄的灯光勉强阅读那份要修改的文件。杜聿明和郑洞国等几位大员在远处,总是一群人过来轮番敬酒后,又立刻乌泱泱地围过来了另一群人。期间,郑洞国大概向杜聿明说起了她对他吃药情况的状告,两个人不约而同,转过头往她这里看了一眼。神情当然不算严肃,甚至还都是笑眯眯的模样,她却被他俩看得发毛,只好讪笑着挠了挠头,躲去了另一个角落里。

    回到沈阳当天,阮静秋就听张主任说,杜夫人曹秀清带着杜家几位公子小姐从南京搬来了沈阳,往后杜长官不住在司令部,日常保健转由医院派来的医生们负责,司令部的军医们如无必要,暂时不用去公馆打扰。东北的战事近来似乎不再像前阵子那么激烈,除了听闻郑洞国仍在热河一线督战以外,其他城市都暂且平静下来;新六军那里也没有更新的动向。局势稳定,把家眷接到身边也是理所应当,在乱世中不得不长久地跟亲人分别,只是升斗小民们无可奈何的常态。继而他又摆出些神秘兮兮的表情,先是问她的年岁,又问她有没有看中的对象,或者家里安排的婚约。他说这话的表情和现代人可谓是一模一样,阮静秋如是心想,假如父母亲带着这样的表情问起这些,那无疑是要催她结婚,外人问起这些,则必然是要开口说媒。她不好在他面前扯谎说“有”,但也实在不想因为回答了“无”而由着他乱拉红线,索性说自己有了意中人,打算择日表白。

    在这个时候,就连她自己也还没有想明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话确实不完全算是一句假话。但张主任却好像对此胸有成竹,边抚掌大乐,边说他已经明白了,这事一定能成。

    阮静秋只当他多半是家中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要介绍,更懒得与忽然热衷起当月老的中年男性纠缠,就没再和他深谈下去。她继续按部就班地干活,修改后的材料由陈副官转交到杜公馆后,再没有回音传来,大概没有什么返工的必要,杜聿明也就不必再特意找她谈话了。

    起初,她还时常在早晨闹笑话,例如人都已经晕头转向地抱着药箱跑到了办公室门前,才在卫士们莫名其妙的注视中想起他已经搬回了家。后来,材料的事也告一段落之后,她总算不用忍受熬夜又早起的痛苦,但夜晚入睡又变得有些困难,即使躺在床上也忍不住走神或发呆,一晃眼一整晚就过了一半。东北的夏天又过得格外的快,单衣还没穿上多久,晨起和入夜后的风就变得凉了许多。在她意识到秋天已经到来的时候,家里的回信终于寄到了沈阳。可是,随信捎来的并不是能够治愈痨病的药方,而是祖父病重的消息。